皂角刺 :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图经本草》。
【别名】 天丁、皂针。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全年均可采收,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产地与销售】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河南、江苏、湖北、广西。以河南、湖北、广西产量大,销全国,并出口。
【化学成分】 含黄酮类、酚类、氨基酸等。
【性状鉴别】 完整棘刺呈圆锥形,有主刺及分支棘刺。主刺长3~15cm或更长,直径0.3~1.0cm,分支刺长1~6cm,由下向上逐渐细小,刺端尖锐。表面紫棕色或棕褐色,尖部深红色,较光滑。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0.1~0.3cm,常带有尖细的刺端; 木质部黄白色,中央为淡红棕色而疏松的髓。气微,味淡 (图2-20)。
以外皮色紫棕、质坚、粗大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 棕红色。①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方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细胞内含棕色物及小晶体,气孔不定式。②纤维微黄色,壁厚,其周围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和小簇晶,形成晶鞘纤维,厚壁性纤维常分隔; 薄壁性纤维常具单纹孔。③髓细胞大形,具单纹孔 (图2-21)。
图2-20 皂角刺药材
图2-21 皂刺粉末图
1.晶纤维 2. 草酸钙方晶及簇晶 3. 分隔纤维
【理化鉴别】 取粉末0.5g,加乙醇10ml,置水上回流15min,滤过,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及盐酸3~4滴,溶液显红色。
【炮制】 除去杂质,未切片者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功能与主治】 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用法与用量】 3~9g,外用适量,醋蒸涂患处。痈肿已溃者及孕妇忌用。
【附注】
1. 地区习惯用药: 新疆有同属植物新疆皂荚G. triacan-thos L.的棘刺作皂角刺用,又称三刺皂角。刺扁粗,有2~3分支,长2.5~10cm。活血消肿,排脓通乳。
2. 伪品
(1) 蔷薇科植物插田泡 (Rubus coreanus Mia.) 的茎加工成斜薄片,两端均呈钝圆形,外表面红棕色,具纵沟纹,偶见皮刺脱落后的残痕。木质部薄,黄白色,中央为灰黄色疏松的髓,气无,味淡,微涩 (图2-22)。
(2) 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的干燥带刺枝条。带刺枝条具两种刺,一为针状直形,另一刺短小,反曲,直形刺长1.5~2.5cm,反曲刺长0.2~0.4cm。枝条直径0.3~0.6cm,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具点状皮孔。折断面木质部黄白色,髓较小,类白色。体轻,质硬,易折断。气微香,味淡。
(3) 近年来曾发现将桑科植物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Carr.) Hu.的带棘刺的枝条充天丁。主要区别点为刺细长约至5cm,先端细而尖,断面中心髓小。
图2-22 插田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