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南藤 :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以南藤之名始载于《开宝本草》。石南藤之名始见于《图经本
草》。
【别名】 南藤、石楠藤。
【来源】 本品为胡椒科植物巴岩香Piper wal-lichi (Miq.) H. -M. 的干燥带叶茎枝。
【产地与销售】 主产四川、广西、贵州、湖北等省区。多自产自销。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黄酮苷、酚类成分等。
【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长短不一,长者可达数米,多缠绕成把,直径0.3~0.5cm。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节明显,略膨大,其上残留不定根。质松而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窄。木质部灰褐色,有众多小孔 (导管),间有白色放射纹理,中央有灰褐色的髓。叶片椭圆形,先端尖,基部圆形,灰绿色或淡黄色,常卷缩破碎。气清香,味辛辣 (图2-12)。
以叶片完整、枝条均匀,色灰棕者为佳。
本品特征可概括为:
石南藤常缠成把 节部明显略膨大
叶片灰绿带革质 质脆气香味辛辣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 表皮细胞1列。较粗的茎中表皮细胞内侧有纤维与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
环,皮层内有石细胞散在。纤维束外韧型10~20余个,韧皮部外侧有半月形纤维束,纤维束之间有石细胞群与纤维束相连。环髓纤维成环,髓内维管束数个至十余个,薄壁细胞含砂晶(图2-13)。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小段,干燥,性状与生药特征相符。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强腰膝,止痛,止咳。用于风湿痹痛,挫伤,痛经,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用法与用量】 9~15g。
图2-12 石楠藤
【附注】 地区习惯用药。
图2-13 石楠藤横切面
1.表皮 2. 纤维束 3.石细胞 4. 砂晶
5. 韧皮部 6. 髓 7. 木质部 8. 环髓纤维
(1)湖北省大部分地区过去多将石南藤与夹竹桃科植物络石藤(详见络石藤项下)混用。鉴于它们的来源不同,络石藤不应作石南藤药用。
(2)蔷薇科植物石南(Photinia serrulata Lindl.)带叶茎枝在吉林、河北、山东、上海、北京等地亦作石南藤使用。
(3)胡椒科假蒟(Piper sarmentosum Xoxb.)及毛蒟(Piper puberulum (Benth.)Maxim) 的带叶藤茎在四川部分地区作石南藤药用。
(4) 胡椒科山胡椒 (Piper hainanense Hemsl) 的带叶藤茎在海南作石南藤药用。
(5) 胡椒科山蒟 (Piper hancei Maxim.) 的带叶茎枝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作石南藤药用。
(6)胡椒科巴岩香的较粗藤茎在湖北西部地区作巴岩香药用。藤茎圆柱形稍扁,多弯曲,长短不等,直径可达2cm。表面灰棕色,有纵向纹理,节部隆起成环,上有不定根残痕,节间长3~7cm。质轻而脆,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不整齐,薄片状。皮部易与木质部分离,皮部薄,木质部有多数小孔 (导管),间有灰白色放射状纹理。气香,味辛辣 (图2-14)。本品特征可概括为:
巴岩香茎扁柱形 长短不等色灰棕
节部隆起根痕在 质脆易断飞粉尘
断面不齐薄片状 气香味辣又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