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尚健道网

首页 > 医学 > 中医理论  >  黄芩的鉴别,黄芩如何鉴别

黄芩的鉴别,黄芩如何鉴别

04-05 黄芩 我要评论
黄芩 :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别名】 子芩、枯芩、条芩。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产地与销售】 主产于山西、河北、陕西、甘肃、华北及东北各省。
销全国并有出口。
【商品规格】
条芩
一等 断面深黄,上端中央间有黄绿色或棕褐色的枯心,去尽粗皮,条长10cm以上,中部直径1cm以上。
二等 条长4cm以上,中部直径1cm以下,但不小于0.4cm。
枯碎芩 老根多中空的枯芩和块片碎芩,破断尾芩。无粗皮,茎芦,碎渣,杂质。
【化学成分】 主含黄芩苷 (baicalin) 等黄酮类化合物。
【性状鉴别】 根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深黄或黄棕色,上部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细皱纹 (图1-356)。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朽木状或已成空洞者习称枯黄芩。气微,味苦。
以条长,质坚实,色黄者为佳。


图1-356 黄芩 外形图


【显微鉴别】 粉末 黄色。①纤维梭形,微黄色,长50~230μm,直径10~35μm,壁厚,孔沟细。②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壁厚,孔沟有分叉。③导管主为网纹、导管分子较短,端壁常斜向延长成尾状。④纺锤形木薄壁细胞伴于导管旁,壁稍厚,不木化,中部有横隔。⑤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或长圆形,壁连珠状增厚 (图1-357)。
【理化鉴别】 取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15min,滤过。取滤液1ml,加醋酸铅试液2~3滴,即生成桔黄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显红色。
【检查】 照《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方法测定,总灰分不得过6.0%。
【含量测定】 照《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黄芩项下方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芩苷 (C21H18O11) 不得少于
9.0%。
【炮制】 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


图1-357 黄芩粉末图


1. 纤维 2.石细胞 3.导管


10min,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外皮黄棕至棕褐色。切面黄棕至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
【含量测定】项方法测定。黄芩甙不得少于8.0%。
酒黄芩 取黄芩薄片,加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薄片外皮棕褐色。切面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略带焦斑,中间部分有的呈棕色。
【含量测定】项方法测定。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与用量】 3~9g。
【附注】 地区习惯用药 西南地区及甘肃等地以唇形科同属植物滇黄芩S. viscidulaC.H. Wight的干燥根作黄芩使用,称“滇黄芩”,此外粘毛黄芩S. visdula Bge.、甘肃黄芩S. rehderiana Diels、丽江黄芩 (别名小黄芩)S. likiangensis Diels、川黄芩S.hypericifolia Levl.、大黄芩S. tenar W. W. Smith var. patentipilosa (H. -M.) C.Y. Wu的干燥根,在全国部分地区作黄芩使用。它们的性状特点如下:
(1)滇黄芩: 根呈圆锥形或不规则条状,常有分枝,长5~20cm,直径1~1.6cm。表面黄褐色或棕黄色,常有粗糙的栓皮,断面纤维性,鲜黄色或微带绿色。
(2) 粘毛黄芩: 根多细长,圆锥形或圆柱形,长7~15cm,直径0.5~1.5cm,表面与黄芩相似,很少中空或枯朽。
(3) 甘肃黄芩: 根细瘦,多分枝横断面中央有髓。
(4) 丽江黄芩: 根茎横生或斜行,根外皮棕红色,断面淡黄色。
(5) 川黄芩: 根细长。
(6) 大黄芩: 根粗大。

    分享:

    微信

    发表评论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搜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不作为权威解答。

    微尚健道养生网搜集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包括男性健康、女性健康、健康睡眠常识、急救常识、养生保健知识等各种健康小常识大全。学会健康养生之道,享受健康美好生活,健康快乐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