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尚健道网

首页 > 医学 > 中医理论  >  高良姜的鉴别,高良姜如何鉴别

高良姜的鉴别,高良姜如何鉴别

04-05 高良姜 本品 常用 中药 我要评论
高良姜 :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
【别名】 良姜、小良姜。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须根及残留的鳞叶,洗净,切段,晒干。
【产地与销售】 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台湾等省区。销全国并出口。
【化学成分】 根茎含高良姜素、高良姜-3-甲醚、山奈素、槲皮素等黄酮类成分及挥发油。
【性状鉴别】 根茎略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4~8cm,直径0.8~1.5cm。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具细密的纵皱纹,灰棕色的波状环节明显,节间长0.5~1cm,下侧有圆形的根痕。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至红棕色,纤维性,中心有环纹。气香,味辛辣 (图1-344、图1-345)。


图1-344 高良姜外形图


图1-345 大高良姜外形图


以分枝少,色红棕,气香味浓者为佳。
粉末 紫棕色,气芳香,味辛辣。①淀粉粒众多,单粒棒槌形,肾形,长椭圆形,长卵形或类圆形 (小粒),脐点点状,短缝状或三叉状,偏于一端或位于中部,层纹多数不明显或有的隐约可见,复粒由2~8分粒组成,半复粒偶见。②分泌细胞较多,大多破碎,完整者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0~48μm,壁稍厚,纹孔可见,胞腔内含橙红色或棕红色树脂状分泌物。③导管多为梯纹,少数为网纹和螺纹导管,非木化。④内皮层细胞常单个散在,呈狭长形,末端平截,倾斜或稍尖突,长120~200μm,直径22~27μm,壁三边甚厚,一边薄,也有四面均匀增厚,非木化,孔沟明显。⑤纤维成束或单个散离,细长,直径20~37μm,壁稍厚,非木化,具斜纹孔,有的壁厚而无纹孔,胞腔内充满红棕色物质。⑥鳞叶表皮细胞,表面观呈长多角形,部分壁连珠状增厚。⑦薄壁细胞淡黄棕色,较大,呈类圆形,类多角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形,壁稍厚,非木化,纹孔类圆形,疏密不一。薄壁细胞中偶含细小草酸钙方晶 (图1-346)。
【理化鉴别】
(1) 取粉末1g,加乙醚10ml,浸渍15min,时加振摇,滤液挥干后,得芳香辛辣的黄色油状物,加浓硫酸1滴与香草醛结晶1粒,即显紫红色。
(2) 取粉末1g,加95%乙醇,浸泡30min,滤过,取滤液1滴置滤纸上,氨熏后应显黄色,挥去氨后颜色变浅。喷以1%三氯化铝试剂,置紫外光灯下观察,应显黄绿色荧光。
(3) 取粉末 (粗粉)0.2g,加乙醇5ml,浸泡半小时,过滤。取滤液2ml于试管中,加锌粉少量,沿管壁加盐酸0.5ml,置水浴上加热半分钟,显紫红色。


图1-346 高良姜粉末图


1.淀粉粒 2. 分泌细胞 3.薄壁细胞 4. 内皮层细胞 5.导管 6. 纤维 7. 鳞叶表皮细胞 8. 草酸钙方晶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功能与主治】 温胃散寒止呕,消食化积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 酸。
【用法与用量】 3~6g。
【附注】 地区习惯用药。
(1) 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 (L.) Swartz. 的果实为药材红豆蔻。其根茎在云南等地亦作高良姜药用,称“大高良姜”。根茎性状与高良姜相似,唯直径较粗,1.5~3cm,表面淡红棕色。断面纤维性强。气味不如高良姜浓,质量较差。
(2) 同属植物山姜A. japonica (Thunb.) Miq. 的根茎。在湖南少数地区曾作高良姜收购,称“小良姜”。根茎呈圆柱形,较细瘦,多分枝。表面灰褐色或灰绿黑色,有灰棕色环节。质坚韧,断面纤维多而粗。气微香,味微辛辣。

    分享:

    微信

    发表评论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搜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不作为权威解答。

    微尚健道养生网搜集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包括男性健康、女性健康、健康睡眠常识、急救常识、养生保健知识等各种健康小常识大全。学会健康养生之道,享受健康美好生活,健康快乐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