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巴豆 干姜成分、功效与作用、临床应用 - 中药对药化学
17.大黄 巴豆 干姜 : 【中医理论】
大黄3g,干姜3g,巴豆3g,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纳中,合治一千杵,有为散或蜜和丸,又名“三物备急丸”,见于《金匮要略》。用于攻逐寒积,巴豆辛热峻下,干姜性味辛温,温中散结,大黄性味苦寒泻下。三药合用,力猛效捷,为温下之峻剂。
【药理研究】
1.调节胃肠功能
在药液浓度为40μg/ml时,可明显提高家兔离体十二指肠管紧张性,表现为使肠管在紧张性升高的状态下发生收缩,但收缩幅度有所变小。当药液浓度为5 μg/ml时,由表现为肠管紧张性先升高而后降低,收缩幅度也变小。拆方研究结果表明,巴豆对肠管所产生的效应与全方一致;大黄剂量较小时作用不一致,大剂量时则产生抑制效应,使肠管紧张性下降,收缩幅度也多变小;干姜的作用效果与大黄基本相同。从而说明,本方对肠管的兴奋作用主要来自巴豆[1]。
在小鼠禁食12h后,按1g/ml的剂量灌胃给予10%活性炭2℃的冰水,造成脾胃虚寒型便秘模型。30 min后,按10g,6g/kg分别给予温脾汤和三物备急丸,观察给药1h后排出第一粒大便的时间和药后4h内排便粒数,结果温脾汤可使脾胃虚寒便秘小便的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分别为220.8±40.57、131.0±72.36;排便粒数也较对照组减少,但无显著性差异[2]。
2.抗菌作用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本方中大黄具有很强的广谱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详见大承汤项下),巴豆也有一些抗菌效果,实验表明巴黄丸对大肠杆菌、变型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这些抗菌效果对于肠道感染性急腹症的治疗当是有利的。另外,生大黄能增强人吞噬细胞清除异物的能力,还能加速对腹腔内陈旧性异位血的吸收;对粪性腹膜炎,大黄虽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可减少脓肿的形成;对醋酸致化学性腹膜炎,大黄无明显影响,巴豆却可加速实验动物的死亡,提示巴豆对肠管强烈的局部刺激与醋酸对腹腔的强烈刺激起着增效作用。用巴豆及含巴豆的复方时,确需注意其对肠腔的刺激作用。
【临床应用】
1.急性肠梗阻
本方对肠梗阻有良好疗效,一般认为适于里寒实证者,但临床表明,不论寒证或热证,本方均有良效。如报告112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91例获缓解,缓解率为81.3%,其中11例单用本丸,17例用本丸配合复方大承气汤,疗效满意。另有报告治疗35例,服药后一般30 min肠鸣音活跃,3 h左右排便,快者1h排便,结果治愈27例,其中为寒证者仅5例,余均属热证。还报告治疗39例,其中单纯性肠梗阻29例,蛔虫性肠梗阻7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结果治愈3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4%,1~5h获效者11例,5~10h获效者24例,10~20h获效者4例,平均获效时间为6.2h。本方以对单纯性肠梗阻疗效为佳。而对肠扭转、肠套叠、肠内疝等效差〔3〕。
2.治疗急性阑尾炎
有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阑尾炎150例,其中单纯型者11例,轻型化脓性者60例,复发性者9例,妊娠合并阑尾炎者6例,合并局限性腹膜炎者3例,阑尾脓肿1例。分期则属瘀滞期者50例,蕴热期者49例,毒热期者1例。给予由大黄、巴豆制成的“巴黄片”。一般服药1次即有大便排出,结果,治愈139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98.7%[4]。有报道用巴黄丸为主治疗急性重症和复杂型阑尾炎106例,疗效颇佳,治愈率为77.3%,基本治愈率8.7,总有效率为86%[5]。
3.治疗慢性腹泻
卢氏报道用本方加味治疗沉寒凝滞型慢性腹泻200例,其中大便化验白细胞(⫲)178例,红细胞(+)51例,粘液者(+~⫲)者121例,未消化者(+~⫲)14例,阿米巴滋养体2例;细菌培养的41例中,福氏痢疾杆菌生长9例;钡剂灌肠检查的99例中,痉挛结肠炎96例,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12例,肠结核1例,纤维结肠镜检查的121例中,浅表性溃10例,点状出血12例,肠腔充血、水肿伴粘液分泌物99例;肠粘膜活检10例,皆为肠粘膜炎性浸润。药物大黄炭12g,制附子15g,干姜6g,硫磺粉、甘草各3g,制巴豆霜0.5g。每日1剂,分3次温服。结果:195例腹泻痊愈,无效5例[6]。
4.其他
本主还可用于胰腺炎、肠粘连、辨证属阴结这习惯性便秘[7]、食滞[8,9]等症以攻下秽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