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老鹳草膏 : 【历史来源】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
【药物组成】 〔1~3〕 老鹳草
【功能】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 感受风湿引起的筋脉不舒、手足麻木、关节肿痛、行步艰难。
【剂型规格】 煎膏剂,每瓶100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20克, 一日3次;7岁以上小孩服成人1/2量,热开水冲服。
【注意事项】 避风寒。忌食生冷。
【现代应用】 临床上行痹、着痹、痛痹均可用此方治疗。行痹:关节疼痛,游走不定,风冷天气疼痛加重,舌苔白,脉弦。着痹:关节肿痛,肢体沉重,遇阴雨天症状加重,舌苔白腻,脉濡缓。痛痹:痛痹虽有风胜、湿胜、寒胜之别,但均为风寒湿三气杂至。本膏具有祛风、祛寒、祛湿、消瘀、通络之功。西医之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若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者,可用本膏治疗〔3〕。
临床报道用老鹳草治疗肠道感染:
1.用老鹳草制成100%煎剂,每次40毫升,口服2~3次。或用老鹳草2~3两,每日煎服一剂。治疗急慢性菌痢、急慢性肠炎、阿米巴痢疾等114例,结果痊愈84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达91.22%。大多数病人服药后2~3天,症状好转或消失。
2.用老鹳草一两,水煎2次,3次分服,4~6日为一疗程。治疗痢疾带菌者及慢性菌痢共13例,经一个疗程后,大便复查皆为阴性,症状消失而痊愈〔4〕。
3.用老鹳草全草(干)每日一两,水煎成400~600毫升,分2~3次口服。以后改为老鹳草片剂,每日15~18片(折合干草一两),分3次口服,以7~10天为一疗程,治疗急慢性菌痢。结果203例中,治愈172例(84.7%),好转28例(13.8%),总有效率为98.5%。急、慢性菌痢有效率相似,但急性病例治愈率高于慢性菌痢患者(P<0.01)。细菌培养阴转率为87.7%〔5〕。
4.用老鹳草水提浸膏制成胶囊和片剂,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182例,其中显效107例(58.8%),有效71例(39%),总有效率为97.8%〔6〕。
柳崇典报道,用老鹳草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效。用单味干或鲜老鹳草当茶冲服或煎服,每日30~60克,一日2~3次,30~60日为一疗程,月经期照常服用。本组患者用药最少15天,最多180天,大多数患者服药在30~60天,服药时间长短与乳腺增生程度有关。治疗结果,58例中临床治愈(疼痛与肿块消失) 30例(51.7%);显效(疼痛消失,肿块缩小仅留残根) 24例(41.3%),总有效率为93.2%。本组患者用药后全都有止痛效果,一般疼痛在服药后10天左右消失,肿块在服药15天开始变软,以后逐渐缩小与消失。本组有3例慢性胃炎史,一例慢性肝炎史,经服老鹳草治疗后,食欲增加,腹胀消失。其中一例多年口疮也治愈。另有一例老年患者乳房肿块疼痛与周围青紫,服药后肿块与青紫均消失;另一例授乳患者服药后肿块消失,乳汁也增多。个别患者用药后出现轻度缓泻,1~2日后好转,不需停药。随访2~6年,其中3年以上15例,无一例复发〔7〕。
另有报道,用老鹳草制成20%眼药水,每小时点眼一次,同时用1%阿托品散瞳。临床观察盘状角膜炎和混合型角膜炎25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浅层点状及树枝状角膜炎6例,显效3例,有效一例。用药后可减少角膜基质层炎症浸润,加速愈合〔4〕。
【基础研究】 老鹳草含鞣质、没食子酸琥珀酸、槲皮素及其甙类等。药理实验表明,老鹳草有:
1.抗菌作用:全草煎剂在试管内对卡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弗氏痢疾杆菌,β-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2.止泻作用:日本产尼泊尔老鹳草的水溶性提取物,对兔有一定止泻作用。兔空腹服其煎剂或干燥提取物,都能抑制十二指肠和小肠的活动,并促进盲肠的逆蠕动,因而出现止泻作用。但剂量过大,则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而出现泻下作用,故其作用与阿托品是不同的。止泻的有效成分除鞣质外,似尚有能使肠粘膜特别是大肠粘膜收敛的物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