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以呕吐为主症者,属中医学“恶心呕吐”范畴。中医学认为:有声有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在临床上呕与吐常常同时出现,故统称“呕吐”。无论男女老幼皆可发生,是临床常见病。
本病主要因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此多因胃腑被外邪所伤;或饮食不洁,过食生冷之物,损伤脾胃;或痰饮内阻,肝气犯胃等脏腑,病邪干扰所引起;或因饮食不节,食滞伤胃;或脾胃虚弱,胃阳不足而致。
本病以呕吐为主症,有急性与慢性之分,证有寒热虚实之辨。病情复杂,兼症颇多。如呕吐清水痰涎、口不渴、喜热饮、四肢厥冷者为寒吐(或呕吐);或吐酸苦水,或嗳气、喜冷饮、口渴、小便短赤者为热吐。急性多突然呕吐,慢性多时吐时止、反复发作等。
灶心土汤
【组成】灶心土(煎汤代水)、鲜藿香、鲜紫苏叶各30g。
【用法】先取灶心土加水300~500ml煮30分钟,去渣取上清液,入后2味药煎沸5~10分钟。水煎两次,取汁混合,每日1剂,日服1或2次。
【功效】温胃止呕。
【主治】呕吐(外邪犯胃型)。
黄连苏叶汤
【组成】紫苏叶9g,黄连6g。或加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祛风,清热,止呕。
【主治】急性呕吐。兼治妊娠恶阻。
温胃饮
【组成】①白豆蔻9g,胡椒4.5g。②高良姜、荜茇各9g。
【用法】任选一方,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散寒止呕。
【主治】呕吐(寒吐)。
柿蒂汤
【组成】柿蒂、姜半夏各30g,沉香3g,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主治】寒性呕吐。
竹茹汤
【组成】①竹茹、荷花蒂各50g。②竹茹12g,紫苏叶9g,黄连6g。
【用法】任选一方,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止呕。
【主治】热性呕吐。
大黄甘草汤
【组成】大黄、甘草各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通便泻热,和中止呕。
【主治】呕吐兼便秘者适宜。
止呕方
【组成】鸡内金3g,山楂9g。
【用法】鸡内金研末,用山楂煎汤送服。每日1剂。
【功效】消食止呕。
【主治】食滞呕吐。
【附记】上证较轻者,可取鲜萝卜叶适量,绞汁煮沸,每次服60ml,日服2次,效果亦佳。
旋覆代赭汤
【组成】旋覆花、赭石、柿蒂、竹茹各9g。
【用法】水煎服(或用灶心土60g煎汤代水)。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降逆止呕。
【主治】呕吐(肝气犯胃型)。
代赭石汤
【组成】赭石(先煎)150g,石决明(先煎)30g,郁金15g,制香附、乳香各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平肝解郁,降逆止呕。
【主治】呕吐(肝气犯胃型)。
参夏汤
【组成】党参18g,姜半夏9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气健脾,降逆止呕。
【主治】呕吐(脾胃虚寒型)。
石膏汤
【组成】石膏20g,竹茹15g,生姜6g,灶心土(煎汤代水)6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散寒,止呕。
【主治】呕吐(寒热错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