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恶性萎缩性丘疹病
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多发于20~40岁,男性多见。通常是累及皮肤和肠道,而皮肤往往在先,约1/3病例只有皮肤损害。约20%病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尚可累及眼、心、肾和膀胱等。皮肤损害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特别是在背部和肢体近端,而面和手足较少。
原发损害直径2~15毫米的半球状水肿性红色丘疹。病程中部分损害持续存在或吸收消失,遗留小的白色皮肤萎缩,而大多数中央迅速坏死,发生溃疡。遗留瓷白的皮肤萎缩斑上附有灰白色鳞屑,有狭窄的高起边缘,其上或有扩张的毛细血管。损害成批出现,少则几个,多则百余个,散在分布,较少相互融合。一般无自觉症状。可持续数个月或数年医学|教育网整理。
在皮肤损害出现后3周至10年间发生肠损害,多数是小肠、大肠、肠系膜,而胃亦有累及。呈隐袭发病,早期可仅为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进而发生腹绞痛和便血,最后因发展为多发性肠穿孔和腹膜炎,故预后不良。剖腹探查,可在肠壁上发现多发性卵圆形针尖至直径为2厘米的浆膜下白色萎缩性瘢痕。无肠损害的患者中,有33%~50%并不产生严重后果。眼部损害在眼睑、球结膜可有白色无血管斑,脉络膜和视网膜缺血变性、复视、视盘水肿和视神经萎缩等。
二、得了恶性萎缩性丘疹病吃什么好
竹笋是认出中常见的蔬菜,它一年四季都有,经常食用对身体有益。竹笋,别名闽笋,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竹笋的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竹笋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出产,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营养丰富,清脆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黄豆原产我国,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黄豆,又称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豆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豆科植物,一般都指其种子而言。大豆呈椭圆形、球形。种皮颜色有黄色、淡绿色、黑色,各称为黄豆、青豆(与青豆仁即豌豆不同)、黑豆,以黄豆最常见。毛豆即为未成熟的食用大豆。现在全国普遍种植,在东北、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黄豆脂肪含量也在豆类中占首位,出油率高达20%,并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黄豆不仅味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比如,一斤黄豆相当于二斤多瘦猪肉,或三斤鸡蛋,或十二斤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所以,黄豆被人们美誉为“豆中之王”。除此之外,黄豆加工后的各种豆制品,不但蛋白质含量高,并含有多种人体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氨基酸,胆固醇含量中豆腐的蛋白质消化率高达95%,为理想的补益食疗之品。黄豆及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已成为风靡世界的健康食品。
三、恶性萎缩性丘疹病的检查与诊断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的检查
1.体征
(1)皮肤损害淡红色的圆形水肿性丘疹,好发生在躯干后背部等处,皮损逐渐形成中央脐凹、萎缩,外观特征性的瓷白色,周围血管扩张。皮损成批发生,逐渐增多。皮疹无明显不适。
(2)肠道坏死由于小肠发生缺血性坏死,引起患者剧烈腹痛、呕吐、腹泻,多发性肠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3)黏膜侵犯眼睛球结膜、口腔黏膜发生的损害与皮肤损害类似。
2.组织病理
微动脉和小动脉坏死、闭塞导致楔样坏死是其特征。
3.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活检,主要病变为真皮下部和皮下脂肪组织内的细小动脉内膜炎。
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淋巴瘤样丘疹病、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和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相鉴别。
四、如何治疗恶性萎缩性丘疹病
去年我爸因为老是便秘便血就去医院检查,医生经检查后说是恶性萎缩性丘疹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爸的病情有了好转,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
步骤/方法:
1.我爸去到医院,跟医生说了自己的病情。医生让护士给我爸抽了血,医生检验后发现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升高,纤维蛋白含量升高。医生又给我爸做了肠镜检查,发现肠壁上有很多白色的萎缩性瘢痕。医生诊断是恶性萎缩性丘疹病。
2.医生给我爸开了吲哚美辛,可缓解炎性疼痛,一天3次,一次2片,饭后服用。双嘧达莫胶囊,一天3次,一次2片。医生还交代我爸要吃高蛋白质但又要易于消化的食物,不要吃太湿热的东西。
3.我爸回去按照医生的吩咐吃药,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吃了半个月,我爸的便秘有了好转,便血也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