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尚健道网

首页 > 医学 > 疾病百科  >  产后子宫下垂怎么治疗?产后子宫下垂有什么症状表现?[图]

产后子宫下垂怎么治疗?产后子宫下垂有什么症状表现?[图]

06-23 产后 子宫 护理 我要评论

女性在生产之后由于身体原因,很容易出现一些妇科疾病,因此后期护理治疗工作非常重要,那么产后子宫下垂怎么治疗?产后子宫下垂有什么症状表现?子宫下垂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下面就来详细了解正确的护理治疗方法,以及产后护理需要注意的内容吧。

产后子宫下垂怎么治疗?产后子宫下垂有什么症状表现?(1)

1、产后子宫下垂怎么办

子宫位于膀胱与直肠之间,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是子宫韧带、盆底肌肉组织。造成子宫脱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分娩时损伤盆底肌、阴道,产后失于将养,不能完全复原而致。或因产后便秘,长期咳嗽,持续下蹲动作造成子宫下垂。

子宫脱垂因程度不同,有轻、中、重度之分。轻度子宫脱垂:此类病人大多数没有什么感觉,有的可在长期站立或重体力劳动后感到腰酸下坠。中度子宫脱垂:部分子宫颈或子宫体脱出在阴道口外,特别在用力屏气后明显。重度子宫脱垂:即整个子宫颈与子宫体全部暴露于阴道口之外。此型最容易发生感染、子宫充血、水肿,严惩者甚至发热、口渴、便结等。

子宫脱垂与分娩、孕期和产后将养有着密切关系,首先应当做好孕期保健,分娩时与医生密切配合。

产后防治子宫脱垂应注意:产后下床劳动不可过早、避免过度体力劳动,尤其不可做上举劳作;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便秘,可服麻仁丸5克,每日2次,或早晚服蜂蜜,以润肠通便,绝对禁止排便困难时过分用力;注意保暖防寒、防止感冒咳嗽,患有慢性咳嗽者,应积极治疗;加强盆底肌和提肛肌的收缩运动,如抬臀运动。若已发生子宫脱垂,应绝对卧床休息,可多食补气升阳益血的药。

治疗子宫脱垂包括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非手术疗法有子宫托、针灸、水针注射和中药治疗。子宫托治疗子宫脱垂,既简单又方便,又经济有效。应得到医生的指导,而不能擅自行事。对于子宫重度脱垂、身体健康情况较好及产妇初患此病者,应采用手术治疗。

2、子宫下垂运动治疗法

1、缩肛运动用盆底肌肉收缩法将肛门向上收缩,就如同大便完了收缩肛门那样。每天做数次,每次收缩10~20下。

2、臀部抬高运动平卧床上,两脚踏起,紧贴臀部,两手臂平教在身体两侧,然后用腰部力量将臀部抬高与放下。每天2次,每次20下左右,并逐步增多次数。

3、产后子宫下垂的症状

1、最明显的症状是白带增多。有时呈黄脓样或血水状。

2、尿频、尿急、尿痛。当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行走时,尿液会不由自主地由尿道口溢出。受尿液的经常刺激,外阴可继发炎症,变得红、肿、痛、痒。解尿不畅,有些病人必须翘起屁股,用力挤才能解出小便。

3、便秘、腹胀、大便困难。当子宫Ⅱ度、Ⅲ度脱垂时,阴道后壁亦可膨出,直肠随之膨出,呈S状弯曲,大便则不能顺利通过,造成便秘、排便困难。有时弯曲过度,气也难通过,屁也放不出,即造成腹胀。

4、下坠感及腰酸背痛。尤其腰骶深部更甚,但该处并无压痛点。这是子宫下垂,牵拉其周围的支持组织,以及继发的盆腔瘀血所造成的。与此同时,下腹部、阴道、外阴部出现坠胀感。久站、行走以及劳动时症状加重,平卧则可减轻,甚至消失。

5、道内脱出块物。Ⅱ、Ⅲ度子宫脱垂者,子宫颈及子宫体即脱出于阴道口外,平卧时可回纳。

4、产后护理注意事项

1.一定要休养一个月或一个半月。产后两周,除了吃饭和上洗手间以外,其他的时间一定要卧床。若常坐或起身走动,可能引起子宫下垂。

2.准备两三条宽度约为30---40厘米,长度可绕腹部12圈半的白纱布。产后要紧绑腹带,防止内脏下垂。内脏下垂将导致妇女病,以及小腹突出,体形难看。绑腹带还可改善产前小腹明显的状况。腹带不能以一般的束裤和束腹带代替。因为它们不但没有效果,还有反作用。

3.前两周洗澡只能用温酒水擦澡。

做法是烧开的水和米酒各一半,加一点点盐巴,用毛巾浸湿,拧干,在身上擦。第三周起可以淋浴,满月后可泡澡。(顺产者)

4.洗脸刷牙须用烧开过的水放至温热再使用。可以使用保养品。

5.严禁洗头。因为头皮不能着凉。

6.不能抱小孩。否则可能内脏下垂。喂奶时可侧躺着喂。

7.不能为小孩洗澡,否则可导致腰酸背痛及手脚酸麻。所以,给小孩洗澡的时要交给LG等人。

8.要有安静,舒适的环境。阳光太强时要拉上窗帘,保护眼睛。不能吹风,因为产后全身毛孔都张开了,吹风易引起头风及关节酸痛等,连扇子也不要摇。

9.月子期间不能爬楼梯,产后半年内不能提重物,避免内脏下垂。

10.不要流泪,否则眼睛将提早老化,可能演变为青光眼或白内障。少看书报和电视,一定要让眼睛充分休息。

    分享:

    微信

    发表评论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搜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不作为权威解答。

    微尚健道养生网搜集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包括男性健康、女性健康、健康睡眠常识、急救常识、养生保健知识等各种健康小常识大全。学会健康养生之道,享受健康美好生活,健康快乐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