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南京地铁喝水被开罚单事情引发热议,根据相关解释,是为了行车安全,不过对于这个解释,有网友表示不理解,那么,地铁禁止喝水为何惹争议?如何看待地铁禁止喝水?下面八宝网小编就带来介绍。
近日,江苏南京一名女子因在地铁车厢喝水被处罚。南京地铁对此作出回应称:列车上禁止饮食,喝水也是饮的一种,发现后会做出相应处罚。主要考虑到在地铁上喝水、饮料等时如果水滴洒落到地面,容易使乘客滑倒,也担心会招来虫子咬断电路,影响行车安全。此事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的表示理解支持,认为南京地铁开的是“告知单”而非“罚单”,管理柔性有温情;有的则表示管得太宽,举出“若是下雨天坐地铁,从外面进站的乘客,鞋底、雨衣、雨伞都会滴水,是否也要处罚”的例子反驳。
地铁车厢喝水被罚之所以引发热议,正是因为超出了多数普通人的理解范畴。单纯将“禁止在车厢内进食”扩大为包括水在内的一切食物,显然过于“简单粗暴”。管理要“切一刀”而不是“一刀切”。南京地铁可以列出“负面清单”,对那些确实味道较大、影响较大的食物作出明确区分,在地铁站内摆出警告牌或提示语,引导乘客文明出行、自我约束,不搞“不教而诛”。效果要“管得好”而不是“管得宽”。因为小概率“可能洒地上”而禁止一切喝水的需求,和怕出事就不要开车、怕伤手就不要做菜一样,有因噎废食之嫌。禁止喝水的本意是防“洒”,站在地铁工作人员的角度,开告知单或许只是秉公办事。可站在乘客的角度,在不洒的情况下喝水更没有错。
要让双方诉求达成统一,地铁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需留出弹性空间,确保“人性化”在“法制化”的框架内合理运行,让群众理解、支持并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好在南京地铁及时作出了回应,将不断优化工作措施,更人性化地做好各项服务和管理工作,为乘客提供更好的环境和乘坐体验,这才是管理者与群众交心的“双向奔赴”。
原因恐怕有两方面:一是该类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舆论关注,侧面证明了这一规定本身值得商榷,以及讨论这一社会公共话题的必要性。而一刀切式禁止既有机械执行之嫌,缺乏同理心、人情味,也涉及到严肃的地方规定的解释问题。
二是缺乏可执行性的问题。正如网友所说,按照这个逻辑推演下去,下雨天应该禁止乘客坐地铁,甚至禁止乘客带一切东西,因为所有随身携带的物品以及本人都有可能造成“影响车厢卫生”等问题。换言之,规定本身可执行性不高,形式意义大过实际意义。与此同时,从横向来看,北京、广州、长沙等城市虽然也有类似规定,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为乘客的合理需求留出一定的空间。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