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的夫妻都是在生物那孩子之后就把孩子丢给父母,自己在外面上班,但老人的观念毕竟与年轻人不一样。老人过于溺爱容易让孩子和父母产生隔阂。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自然成了家中之"王"。家人都对他疼爱有佳,尤其是老人更设其为"掌中之宝"。容易迁就孩子,只要孩子有需求都会无条件的去争取尽量给予满足。即使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老人也会义无反顾的依着孩子。慢慢地孩子明白了自已在家庭中的地位。凡事都自我为中心,只要没达到目的就发脾气或哭闹来威胁老人从而满足自已的要求.最后老人的疼爱就演变成了溺爱。
要吃饭了,宝宝刚拿起勺子,姥姥赶紧夺过来:别弄洒了,姥姥喂你!孩子要喝水,他想自己到饮水机那里接水。姥姥赶紧叫着:哎哟宝贝,小心烫着你的手,来让姥姥帮你倒。倒好了会接着说:水太热了,姥姥帮你吹吹,冷一下再喝!好了,现在可以喝了,来,姥姥端着你喝!
矫正情境:吃饭的时候,妈妈会让孩子自己来吃,即使洒到桌子上流到衣服上也没关系!喝水的时候,孩子:妈妈,我渴了,要喝水。妈妈:你的小杯子在柜子里,喝水自己去倒吧。分清热水和凉水,不要被热水烫了!等热水凉一些再喝。唔,真棒!现在妈妈也渴了,宝宝能帮妈妈倒水喝吗?宝宝:可以哦!妈妈:哇,宝贝你真棒!
很明显,老人容易事事包办,孩子很难发展自我能力,另外对孩子智力刺激不足,孩子容易缺乏活力。而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并且可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以及激发孩子的活力和好奇心。同时父母可以给予孩子更好的语言以及智力上的刺激。也会有耐心引导他们去探索外部世界,培养他们广阔的视野和良好的语言能力。
现实中,父母却很难做到亲自带养孩子。因此在无法实现父母带的情形下,爸爸妈妈要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对孩子的教养中,譬如下班后,譬如周末,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互动,称赞和鼓励孩子,帮助孩子纠正不当的行为,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常见的问题是,孩子摔倒了怪地板;孩子撞到桌子了怪桌子;孩子犯错误被父母打了怪父母,包庇孩子错误,在孩子面前指责父母,搬弄父母是非。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犯了错误就会推脱责任,责怪别人,永远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凡是都是自己对的,听不见别人的意见。
虽然老人带孩子有些弊的问题,但是他们带孩子绝对比年青人更细心、耐心。老人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只是他们太爱孙子了,最后过分的疼爱导致溺爱误导了孩子。可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而当面制止老人这种爱的方式,找机会跟老人坐下来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案,多征求老人的意见你再加以完善,有了完美的方案就不相信不能教育好孩子。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自己带孩子吧,无论多苦、多累,你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当你看着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一点点成长,一点点改变,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的长大,那种幸福感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