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内向爸爸妈妈会担心孩子交不到朋友,有的时候孩子教的不可爱不好看的朋友,爸爸妈妈还会去干预,那么在爸爸妈妈眼中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意味着孩子能够交到更多知心朋友,拥有更多社会资源,将来可以取得更多成就,那么如何了解孩子的成长发展呢,孩子的性格会交到什么样的朋友呢,八宝网小编为大家解答。
社交能力是宝宝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能力,它可能决定了孩子未来发展的顶峰。
很多孩子的社交问题,都是因为不同年龄的孩子处于不同的发展期。
社交冷漠期(0~2岁)——发展自我认知
1岁多宝宝不喜欢和小朋友玩,抗拒陌生人的接触,就算外出也粘着爸爸妈妈。
社交冷漠期的宝宝不开放自己、不欢迎别人,说明宝宝的自我认知发育得比较好。
自我认知开始发育,宝宝知道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但对爸爸妈妈存在依恋,所以宝宝不愿意让别人抱,包括熟悉的人。
宝爸妈不要逼迫3岁以内的宝宝跟小朋友玩,这样会影响宝宝内心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宝宝提高自身安全意识的起点。
这个时期要让宝宝放飞自我,培养宝宝独处的能力,同时专注于宝宝自我意识的培养。
让宝宝知道“我”是什么概念,宝爸妈可以经常问:“你的鼻子呢?”“你的小手在哪里?”
社交准备期(2~3岁)——发展社交技巧和词汇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语言技巧和词汇积累,而2岁左右是宝宝语言发展的黄金准备期。
这个阶段的宝宝还不太会说话,但宝宝每天都在认真听爸爸妈妈说话,并且积累听到的词汇。
外出的时候,宝爸妈可以跟宝宝介绍:“这是弟弟,这是姐姐,我们一起玩吧。”
宝爸妈不间断地培养宝宝的社交词汇和语言词汇,等到宝宝的嘴巴发育到可以讲话的时候,他/她自然知道如何和小朋友交流。
社交发展期(3~6岁)——发展兴趣与表达能力
大多数3岁的宝宝已经开始上幼儿园,宝宝需要与小朋友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些都依赖于强大的表达能力。
3~6岁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期,过了6岁再训练表达能力,宝宝可能达不到其他小朋友的水平。
宝爸妈鼓励宝宝多和爸爸妈妈汇报在幼儿园的见闻以及体验,同时每天进行亲子阅读。
宝爸妈可以指着绘本说:“这是什么,它有什么?”加上名词、形容词和颜色方面的修饰,先让宝宝跟宝爸妈一起说,然后逐渐让宝宝自己说。
在这里,宝爸妈可能存在一个误解:孩子的性格内向就说明孩子的社交能力差。
其实,社交能力不等于社交欲望。
有些内向的孩子能够镇得住其他小朋友,这类宝宝有社交能力,但1~2岁是社交冷漠期,他/她不想社交,他/她需要探索自己。
很多孩子在爸爸妈妈面前玩得很好,他/她希望跟其他小朋友玩,但他/她不敢。这类宝宝有社交欲望, 但没有社交能力。
如果宝宝有社交能力,宝爸妈不需要太担心。宝宝是否拥有社交能力,需要在宝宝的日常行为当中进行理性判断。
社交能力的培养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社交问题的解决需要宝爸妈的培养技巧。
直接引导法(适合2~3岁儿童)
举个例子,宝宝和小朋友抢玩具,他想玩小朋友的玩具,但小朋友不给,宝宝直接上手抢,最后两个小朋友都哭了。
1.危机干预
将宝宝抱离现场,不要让宝宝处于抢玩具的困境。
2.接纳情绪
宝爸妈解释宝宝当下的欲望:“宝宝是不是很想玩那个玩具?”让宝宝觉得“妈妈/爸爸理解我”,他/她才愿意进行下一步沟通。
宝爸妈用情绪名词向宝宝解释情绪,让宝宝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情绪,对情绪有好的认知。
3.告知事实
宝爸妈告诉孩子:“那个玩具是别人的。”让宝宝了解“我的”和“别人的”的区别。
4.提出建议
用提问题的方式给予宝宝直接引导:“你可以跟他说‘一起玩’,试试看好不好?”
5.再次尝试
鼓励宝宝回到原来的场景,再次进行尝试:“快去吧,妈妈陪着你。”宝宝内心需要足够的动力才能再次回到那个残忍的场景。
宝宝再次失败了也没关系,不要怀疑方法,一遍遍尝试,相信宝宝一定会掌握社交能力。
角色扮演法(适合3~6岁儿童)
宝宝自我意识提升了,他/她开始知道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但不知道如何尊重界限,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会产生什么影响。
角色扮演法让宝宝在真实场景中体验对方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以此来解决社交上的问题。
宝爸妈分别扮演自家宝宝和其他小朋友,模拟白天宝宝遇到社交问题的场景,扮演自家宝宝的宝爸/宝妈做出应对社交问题的正确示范。
然后让宝宝来扮演自己,跟扮演其他小朋友的宝爸/宝妈”抗衡”,在行为上逐渐熟悉新的方法。
还可以用人际关系或社交方面的绘本,比如《图书馆狮子》、《谁都别想欺负我》,让宝宝进入故事当中,让宝宝潜移默化地学会处理问题。
故事分析法(适合5岁以上儿童)
5岁以上的宝宝有了基本逻辑分析能力,可以跟爸爸妈妈心平气和地讨论发生过的事情,并且能自己思考出解决方案。
这个方法类似于绘本阅读,将孩子遇到的社交问题用故事转述出来,让孩子自己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应该如何做。
爸爸妈妈注定不能陪伴孩子走完整个人生,那么,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让宝宝更好地适应社会,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