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孩子的自信心是因为家长的行为所影响,有时候是在学校被同学所打击了,有时候是因为自己的要强,那么怎么帮孩子重拾信心呢,八宝网小编就来说说吧。
01扬长避短
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孩子的天赋都各不相同,既有擅长也有短处。因此帮孩子找到自信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扬长避短”。
由于学业的压力,绝大多数父母都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孩子当然也会将成绩当成自我评价的唯一标准。但一个班里成绩优秀的能有几个呢?这也就是很多孩子缺乏自信的原因。
其实,父母可以通过关注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兴趣与擅长,及时进行针对性的鼓励,并为他提供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机会,让他在某一领域优于同龄人,并由此产生自信。
比如孩子喜欢看蚂蚁,就陪他去野外观察、购买动物方面的书籍或参加相关课外班或夏令营。比如孩子喜欢做饭,就教他如何挑选食材、如何荤素搭配、如何中西结合,并给他创造机会在亲人和朋友面前展示。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就能部分抵销因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产生的自卑心理。当他的心态由此变得更加平和时,学习的专注度和效率都会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表现出更强的上进心。
02鸡头与凤尾
既然对比产生自信,当然距离越近的人影响越大。比如对于孩子来说,班级排名比年级排名影响大。因此,“鸡头”一定更容易自信,“凤尾”一定更容易消沉。
我一直主张孩子的教育要顺势而为,在选择学校的问题上更要如此。按孩子的正常水平选择学校,会让他获得更好的心理体验,也更容易建立自信。
有些父母不惜花钱、找关系让孩子上好学校,有些父母觉得孩子数学好就让他学奥数,结果孩子进去后备受打击,甚至出现厌学迹象时才感觉后悔,这就是欲速则不达了。
有人认为与学习好的孩子在一起会有激励作用,有人认为好学校的老师水平更高。这种想法没有错,但却忽略了一个问题——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比如在好学校里,成绩一般的孩子,更容易感受到优秀学生的压力,也更容易被老师所忽略。
选择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因此不要为外界的诱惑和他人的恭维所左右,冷静而理智地全面分析孩子的现状和潜力,才是帮孩子做正确选择的最好方式。
03杜绝“别人家的孩子”
虽然同学优秀,但放学回家后总是可以躲开的;但如果父母总对着自己夸别人,就真是无处遁形了。所以,如果想打击你的孩子,希望他失去自信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对他说“别人家的孩子”多么好。
有句老话叫“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且不说人各有所长,以己之短比人所长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就算你说的都在理,孩子如果回击一句“别人的父母”多么好,你又该如何应对呢?
总提“别人家的孩子”,还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够爱自己,因此造成亲子关系疏离。另外,这还会造成孩子“拉仇恨”。不仅不能达到父母设想的激励目的,反而会使事情背道而驰。
所以,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盯住自己孩子的优点,随时表扬,随时鼓励,同时保持“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无关的良好心态。
1、不愿意和周围人说话、交流
有时候孩子因为经常被批评、指责,会变得少言少语。周而复始,便不再爱和周围的人说话、交流,觉得尽量少说话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挨说的机率。
2、过分依赖性
有时候一般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却偏偏不愿意自己完成,想要依靠周围人来做。这类孩子往往担心自己做的不好,对自己不相信,要爸爸妈妈帮忙做肯定会比自己强。习惯了父母给自己做好一切。
3、经常羡慕其他小朋友
有时候孩子总是看着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好,生活好;有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虽然自己也有这些,但总是觉得不如别人的,不爱玩自己的。在此类孩子心中,已经开始有了对比、比较、甚至攀比的心理。当自己的生活环境没有其他人优越时,逐渐会产生羡慕的心态,对自己的排斥,如果不正确引导很有可能导致嫉妒心理。
4、过于听话的孩子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不喜欢那些顽劣的孩子。但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在言行方面略有越轨,对他们的身心成长有益。那些对家长言听计从的孩子,通常低估了自我价值,自信心比较弱,对环境和生活中发生的事物怀有恐惧。他们把良好的行为作为自我保护手段,因为他们所犯的错误越小,所谓的“风险”也就越少。这都是他们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因而在人格成长方面,缺乏进取独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