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每次都需要反复催促,其实是因为孩子对事情的理解,认知还不足,需要家长的教育引导,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执行力?下面八宝网小编就带来介绍。
很多时候,成年人总认为,我们和孩子讲过,孩子表示听到或者理解了就会去做了,但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的。
不同年龄的孩子,本来认知、理解、注意力等等就会有所不同。
和2岁的孩子讲道理,通常孩子可能就只听到或者理解了前面的一两句话。
对比上面的说话,哪一个会让孩子更清楚需要合作的事情?左边第一列的显然更加清晰明了。需要孩子合作的时候,在指令上:
走到孩子跟前,平视双眼,尽可能保证孩子在听。
用肯定的语句。
说出合作的内容。
一次说一个任务。
如果说“不”,同时说出需要合作的内容或者建议。
如果让3岁的孩子帮忙收拾玩具,孩子的表现很可能是“哦、好的”,在表示知道后,哪怕已经开始行动了,可能拿起小汽车就“忘记”要收拾了。孩子在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还不能保持足够时间的专注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会被自己的兴趣吸引而忘记了原来的任务。所以,总是需要反复催来提醒任务的进行。
每次给予具体的任务符合孩子的年龄。例如收拾玩具,可以和孩子说收拾积木。
身体行动。通过大人的行动让孩子理解到任务。例如妈妈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妈妈一边收拾,孩子一边跟着收拾。
及时地提醒和鼓励。留意到孩子的行动,对孩子的积极参与常常给予肯定的反馈。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执行力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技巧,它让孩子具有更强的专注力、主动性、记忆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执行力是决定不同孩子之间发展差异的关键因素。
1.让孩子明确时间观念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不能总是靠吼骂。越是吼骂,孩子内心的抵触越强。这是一个长期磨练的过程,对家长的磨练,也是对孩子的磨练。不要试图一开始就要求孩子把所有事情都做好,让孩子学会利用时间,管理好时间,才是培养好的习惯的基础。
2.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着手培养孩子一些和自律有关的小习惯,从有规律的作息开始。当孩子有了稳定的作息,他们就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如果孩子的作息一片混乱,每天就会过得浑浑噩噩。当孩子有了更多的自律习惯后,就能帮助他们约束自身的不良行为。
执行力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对即将要做的事情没有足够的兴趣,所以孩子不愿意去做。但是生活中并非只有兴趣,还有学习和工作,这些是并不会令所有人感兴趣但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只有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任务,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够有充足的执行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
3.制定可执行的计划
如果孩子缺乏制订和执行计划的能力,那你可以跟他一起列个计划清单。对于家长的要求,孩子可能一转眼就会忘记,所以家长可以跟孩子商量好订立计划合约,让家庭成员都签字再贴在墙上。孩子执行计划有困难时,就让他看一看这个合约,提醒孩子要说到做到,孩子执行下去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你已经坚持三天了,做得很不错,再坚持几天就能完成第一个周计划了。”这样的鼓励更有助于孩子提升执行计划的动力。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