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人体极为重要的解毒、排泄器官,许多因素都能导致肾脏自身的损害。有很多人的肾脏受到不良生活方式的侵害而形成肾功能衰竭,甚至出现尿毒症的恶果。例如,经常暴饮暴食、大量饮酒会加重肾脏负担;经常憋尿,这个习惯不利于肾脏的正常代谢,尿液经常长时间滞留在膀胱,易造成细菌繁殖,使细菌通过膀胱、输尿管感染肾脏,造成肾盂肾炎。还有一些在治疗普通疾病时,治疗方法不当,也会造成对肾脏的伤害。例如,治疗感冒、头痛等病时胡乱吃药,很多止痛药、感冒药都有肾脏毒性,这种毒性属于药物副作用的范围,不经医生诊治,自行服用,在不知不觉中损害肾脏;泌尿系统结石尤其是输尿管部位结石很易造成肾积水,天长日久,会形成梗阻性肾病,重者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有些常见病经过一段时间会转为肾炎,例如,有些患者得了上感、扁桃体链球菌感染,经过1至3周却出现急性肾炎,究竟什么样的患者得了上感、扁桃体链球菌感染后转为肾炎,医学上尚无明确指征,人们只能做到抓紧治疗,增强体质。
上面所说的肾脏肯定是西医所说的肾脏,在我国,中医自古代起就在使用肾脏这个医学名词,同一个名词在不同的医学体系中所指内容是不同的。非专业人士在这个问题上经常将中医所说的肾与西医所说的肾混为一谈,于是造成了很多误解。西医所说的肾是泌尿系统中的重要器官,具有泌尿、解毒功能,而中医所说的肾则包括了西医肾的功能,同时还包括西医肾上腺的大部分功能,肾上腺是西医内分泌系统的重要腺体,它分泌的许多重要激素都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代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与中医所说“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主生殖”极为相近,肾在中医被称为“先天之本”。由此可以看出,中医的“肾”比西医的“肾”要复杂得多。公众在谈论“肾”的话题时,应当搞清是中医的“肾”,还是西医的“肾”,否则概念的混淆常常引发思维出错。人体其它脏器,比如心、肝、脾、肺,中医与西医所指也是有显著差别的,公众应当注意区分。
首先,那些想要“吃肾补肾”的人们,所烹调的肾是动物的肾脏,通常为猪、羊、牛的肾,俗称“腰子”。食用这种肾,既不补西医的肾,也不能补中医的肾,因为这些动物的肾脏经过烹调,被人食入消化吸收,构成肾脏的物质必须分解成很小的分子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人体吸收了这些有营养的物质又会根据体内代谢的需要分配它们,补充到所需之处,然而这些物质不可能单纯被补充到肾脏。其次,那些想要“吃肾补肾”的人们所要补的肾是指中医的肾,因为那些想要“吃肾补肾”的人们通常是被人告知“肾虚”后,才要急于补肾的。“肾虚”显然是中医的术语,那么,他们肯定是要补中医的肾。简而言之,“吃肾补肾”的做法,充其量是食用了一些动物肾脏所含的营养物质,并不能实现“补中医的肾”的目的。不过,人们按照中医理论,运用某些药物食物,倒是能够实现“补中医的肾”的目的。市场上常见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可用于肾阴虚证,金匮肾气丸可用于肾阳虚证,知柏地黄丸可用于肾阴亏损,虚火妄动。具有补肾功效的食物也有多种,一般可以选用核桃、枸杞、狗肉、羊肉、黑芝麻、龙眼肉等温性食物。肾阳虚可选服羊肉粥、韭菜粥等温肾壮阳之物;肾阴虚宜选服海参粥、地黄粥、枸杞粥等滋补肾精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