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食物品
肝炎及肝硬化者忌食下列食物。
猪肥肉
是一种高脂肪食品,会增加肝炎及肝硬化者的肝脏负担。与猪瘦肉相比较,肥肉含动物性脂肪高达90.8%,而蛋白质仅有2.2%,猪瘦肉仅含脂肪28.8%,蛋白质却多达16.7%。中医认为:猪肉“多食则助热生痰,动风作湿”,肥肉更是滋腻缠黏,助热助湿助痰,不利于病情。
鸡蛋
性平,味甘,虽有滋阴润燥、益气补血的作用,但多食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唐代食医孟诜曾说:“鸡子动风气,不可多食。”《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多食动风阻气,……疸、痞满、肝郁,皆不可食。”鸡蛋是高胆固醇食品,尤其是鸡蛋黄含量更高,凡患有肝炎及肝硬化时,切不可多食之。
鹅肉
性平,味甘,民间视为发物。唐·孟诜也认为,“多食令人霍乱,亦发痼疾”。鹅肉含脂肪较多,达11.2%,可助湿生热,壅遏气机,加重肝病的病情。尤其是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者湿热内蕴之人,更应忌食。
胡椒
辛辣刺激性调味品。《本草纲目》说它“大辛热,纯阳之物。辛走气,热助火。”《随息居饮食谱》认为“多食动火燥液,耗气伤阴”。这对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者,极为有害,切不可食,尤其是肝炎、肝硬化属阴虚火旺之体,慎勿服用。
桂皮
性温,味辛,为辛辣香燥调味食品,食之极易助火动血。其所含的桂皮油还能刺激胃肠道黏膜,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胃液分泌。这对肝硬化之人胃底静脉曲张者,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中药大辞典》中说:“阴虚火旺者忌服。”患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者尤当忌食,以防伤阴动血,造成大出血。
虾子
性温热,味甘咸,能补肾壮阳,同时又是发物食品。清代医家王孟英指出:“虾,发风动疾,生食尤甚,病人忌之。”《饮食须知》也认为“多食动风助火,发疮疾,有病人勿食。”不仅如此,虾子也是一种高胆固醇食物,患有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者,不宜多吃。
竹笋
中医认为,竹笋难以消化,故慢性肝病应忌食之。如《随息居饮食谱》中所说:“竹笋能发病,诸病后均忌之。”现代医学认为,竹笋中含较多的粗纤维,因此,严重肝病及肝硬化者,由于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大量的粗纤维对病情不利,有诱发胃部大出血的隐患,所以,凡肝病所致门静脉高压者不宜食用。
白酒
俗称烧酒。中医认为白酒性属火热,正如明·李时珍所言:“烧酒,纯阳毒物,与火同性,过饮不节,杀人顷刻。”民间也有“饮酒伤肝”之说,因为白酒中的酒精成分,有95%以上要在肝脏内被氧化分解,而且酒精本身也可直接损伤肝脏细胞。因此,患有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者,要绝对禁酒。
食盐
性寒,味咸,对肝硬化者,尤其是伴有腹水之人,切勿多食。因为过食钠盐,会引起水钠潴留,加重肝硬化腹水的病情。
人参
性温,味甘苦,为中医强有力的补气强壮食品。但有助热上火、耗阴动血之弊,当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表现出口干、便秘、低热、目赤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无苔等阴虚火旺症候群时,中医视之为“肝肾阴虚”,此时切忌再吃人参,以防上火出血,补而无益,反致加重病情。
丁香
性温,味辛,也属辛辣芳香调味品,凡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晚期,多屑中医肝肾阴虚之体,理当忌食。现代医学认为,丁香内服能使胃黏膜充血,刺激胃神经,增强胃蠕动,肝硬化者切勿食之,以防胃底大出血。
蚕豆
性平,味甘,虽有健脾利湿的作用,但又有难以消化之弊。《本经逢原》中汜载:“蚕豆性滞,中气虚者食之,令人腹胀。”尤其是肝硬化腹水者更应忌食,多食后既难消化,又加重腹胀病情。
韭菜
熟食性温味甘,生食性热味辛。韭叶入肝经血分,汁液行散之力甚强。《本草经疏》中指出:“胃气虚而有热者勿服。”《本草求真》亦云:“火盛阴虚,用之为最忌。”慢性肝炎肝硬化,多有阴虚内热的表现,应当忌食之。现代医学认为,韭菜里含粗纤维较多,而且比较坚韧,不易被胃肠消化吸收,这对肝硬化者胃气虚弱之人也极为不利,食之宜慎。
此外,肝炎及肝硬化者还应忌食动物油、鸭蛋、鹅蛋、肥牛肉、肥羊肉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忌吃辣椒、大蒜、花椒、生姜、茴香、榨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豌豆、黑豆、马铃薯、荞麦、芹菜、黄豆芽、茭白、黄瓜、菱角等生冷坚硬及粗糙纤维多,产气多的食品;肝硬化腹水期间还忌食大头菜、酱瓜、咸鱼、咸肉等过咸的腌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