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妈妈怎样做让宝宝不再尿床
尿床,是病吗?
安安3岁了,白天大小便都不成问题,可是一到晚上,如果不在半夜叫醒他的话,第二天肯定就要支起竹竿“晒地图”了。最让我头疼的是,有时候叫早了,安安还没有尿意,又哭又闹不肯起来:有时候睡过头叫得迟了,却已经晚了一步。听说其他同年龄的小宝宝夜里都会自己起来尿尿了,我真的很困惑,安安是不是得了遗尿症啊?
专家释疑:
首先,要请安安妈放宽心,宝宝5周岁以后每周至少发生一次尿床事件(偶尔一次的尿床不包括在内),才算是遗尿症。遗尿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最多见,继发性多由于泌尿道感染等泌尿系统或者全身性疾病引起。有部分3岁左右的儿童不能控制膀胱逼尿肌收缩排尿而出现不稳定膀胱,表现为白天尿频尿急,偶尔尿失禁和夜间遗尿。但是比较少见。
大部分宝宝在2岁或2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会大大减少。但有些宝宝到了两岁甚至两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会常常尿床。不过这种现象也是正常的,算不上遗尿症,父母不用太担心。这是随着神经系统发育,脑干、大脑皮质对脊髓控制的不断完善,宝宝的膀胱对排尿的控制会自然形成并逐步加强,也就慢慢地告别尿床史。
尿床后,妈妈不该做的事
每次安安尿床后都有一大堆的床单、衣服要清洗,真是给我乱上添乱,为此我很感郁闷。可是宝宝还这么小,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我该怎么办呢?
专家警示:
尿床不是宝宝的错。3岁以下宝宝的尿床多数是因为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引起的,宝宝并不是有意而为。因此,在宝宝尿床之后,妈妈要知道――
1不要责骂
当宝宝尿床后,千万不要责骂他们。除了给宝宝增加心理负担外,责骂对帮助减少尿床毫无用处。要知道,尿床这件事,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无可避免的。这是成长中的个必然,不会因为你的责骂而省略。
2不要过早排尿训练
有些妈妈为了让宝宝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在宝宝才几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刻意地进行排尿训练了。但这么小的宝宝对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刻意而为反而会让宝宝因为排尿紊乱而尿床。
3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坐便盆
有些粗心的妈妈晚上把宝宝唤醒后,让宝宝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撒尿。其实有时宝宝只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没有用心尿尿,这样做就不容易让宝宝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起来,形成条件反射。
4不要刻意起夜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尿床,就会在夜里反复叫醒宝宝,让他排尿。但这样做,常使得宝宝的膀胱不能得到充分扩张,很难产生明显的尿意。宝宝不想尿,你偏要叫他尿,这是多么让他感到厌烦的事啊!而不管宝宝的哭闹、挣扎,一定要他尿完了才能离开便盆,这反而会让他对尿尿这件事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
篇二:怎样发现小宝宝需要喝水?
给宝宝补水的方法
如果父母想让宝宝在生长发育期减少发病的机会,就应该在饮水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选择,以利于宝宝肠胃功能增强,肾脏负担减轻,从而促进宝宝体格生长发育和智能发育。喝什么水固然重要,怎么喝也要讲究。
◆饭前不要给孩子喝水
饭前喝水可使胃液稀释,不利于食物消化,也影响食欲。
◆睡前少喝水
年龄较小的孩子在夜间深睡后不能完全控制排尿。如果在睡前喝水多了,很容易尿床,即使不尿床,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少饮多餐
为孩子补水的方法要正确,要经常让宝宝喝一定量的水,做到少"饮"多餐。不要等到孩子渴了才想起为孩子补水,因为孩子口渴时表明体内水分已失去平衡,身体细胞已经脱水。
◆切忌渴后暴饮
宝宝喝妈妈问
怎样发现小宝宝需要喝水?
A:婴幼儿口渴了不会说,因此全靠爸爸妈妈注意观察,如果宝宝不断用舌头舔嘴唇、口唇发干,或应换尿布时没有尿等,都提示宝宝需要喝水了。
给婴幼儿喝什么水好?
A:最好是不带甜味的白开水。因为宝宝喝了带甜味的水(饮料),时间一长就不愿吃母乳了,这对宝宝生长发育不利。尤其不要给宝宝喝各种人工配制的饮料,因为这些饮料中的人工添加剂会对宝宝胃肠道产生刺激,轻则引起不适、妨碍消化,重则引起痉挛。
怎样安排喝水时间?
A:除出现上述需喝水的表现外,一般在两次喂奶(喂食)之间,在屋外时间长了、洗澡后、睡醒后、晚上睡觉前等都需要给宝宝喝水,但必需注意在喂奶前不要给他喝水,以免影响喂奶。
一天喝多少水为宜?
A:由于影响人体对水需要量的因素较多,如年龄、室温、湿度、活动度、体温、奶水或食物中水的含量等,一般来讲在新生儿期,由于喂母奶的次数多,若奶水充足的话,一天喂l~2次水就足够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喂水次数和每次喂水量都要增加。但在实际生活中喝多少水,可随宝宝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说若他不愿意喝,也就算了,这说明宝宝体内的水分已足够了。
宝宝喝的水水温以多少度为宜
A:婴幼儿的消化道粘膜相当嫩,经受不了过冷或过热的刺激。若夏天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水喂宝宝,宝宝易发生不适甚至痉挛;过热的水则易发生烫伤。所以夏天的水温以与室温相同为宜,冬天水温控制在40℃左右为宜。
专家提示:
对人类健康有利的饮用水的标准是:无菌,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小分子团,PH值适宜。
篇三:5岁还尿床,也是一种病
刚出生的小宝宝不能控制排尿功能,尿床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宝宝已经四五岁了,不穿尿不湿还是尿床、尿裤子,就会让家长十分烦恼。有时,家长还会因此责怪甚至打骂孩子,殊不知,若孩子5周岁之后,每周尿床超过两次,那就可能是患了一种病――遗尿症。
父母往往觉得尿床不是病,一拖再拖。事实上,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临床统计数据显示,遗尿症在5岁儿童中发病率约15%,7岁儿童中发病率约10%。有些遗尿症症状会随着患儿年龄增长而消失,但也有部分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不但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个矮、偏瘦或虚胖,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胆小、孤僻、自卑等异常心理。此外,国外有研究认为,尿床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智商比正常儿童低。
所以,发现孩子尿床,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夜遗尿并不是孩子的过错,家长不应因此对其进行责罚。其次,家长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白天不要让孩子玩得太兴奋,睡觉前尽量少给孩子喝水,让他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潮湿的被褥会使孩子更易尿床,所以要保持被褥干净、暖和,尿湿后及时更换。同时,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多吃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有利于遗尿改善。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一定要及时表扬或鼓励。
此外,儿童尿床可先通过训练增加孩子的膀胱容量。白天让孩子多饮水,有尿意时忍住,每次忍尿不超过1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次数。还可进行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从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如训练未能改善孩子遗尿症状,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但需医生根据具体病情确定,不可擅自服用。